目的 本文旨在运用网络毒理学、分子对接、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估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等实验验 证,系统揭示利血平导致抑郁的分子机制。
方法 基于多数据库网络毒理学筛选核心靶点,构建 PPI 网络并 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血平(0. 5 mg / kg)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 1 次,连续给药 4 d。 通过运动抑制实验、旷场实验评估行为学变化;ELISA 测定血清神经递质;组织染色观察 神经病理损伤;Western blot 验证靶基因表达调控。
结果 网络毒理学筛选及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利血平 与多巴胺 D2 受体(DRD2)、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1(AKT1)结合特 性显著。 动物实验表明,利血平组大鼠出现运动抑制等抑郁行为(P<0. 01),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 5- 羟色胺(5-HT)水平下降(P<0. 01),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增加及海马 CA1 区尼氏体减少,脑组 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海马 AKT1 和 p-AKT1 的表达下调。
结论 利血平可能通过抑制 BDNF、 AKT1 蛋白表达,影响单胺递质代谢及神经元结构完整性,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