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作为女性最早发生衰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衰退不仅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还会引发全身性激素失衡,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风险。尽管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卵巢衰老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能否通过单一的抗氧化干预策略有效延缓灵长类的卵巢衰老进程,仍是生殖医学领域面临的核心挑战。

2025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课题组及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课题组,在Cell Stem Cell发表题为“Vitamin C Conveys Geroprotection on Primate Ovar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一项长达3.3年的食蟹猴干预实验,首次在灵长类模型中系统证实,口服临床安全剂量的维生素C可显著延缓卵巢衰老,并揭示了其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该项工作的开展,源于研究团队在维生素C与衰老研究领域中长期、系统的学术积累。2016年,团队便率先发现维生素C能够延缓人类二倍体细胞衰老。鉴于人类及非人灵长类均无法内源合成维生素C、必须依赖外源摄取这一生理特点,研究团队逐步确立了将维生素C发展为一种潜在营养干预策略的理论基础。基于此,团队进一步将研究视角扩展至机体多器官层次,系统揭示了维生素C在灵长类脊髓等组织衰老过程中发挥的保护作用(Sun et al. Nature 2023)。尤为重要的是,团队于2020年发现,灵长类卵巢衰老伴随抗氧化能力的显著下降(Wang et al. Cell 2020)。这一发现引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假说:外源性补充维生素或可通过恢复卵巢氧化还原稳态,进而延缓卵巢衰老的进程。

为验证上述假说,研究团队设计了系统的灵长类动物实验,对处于绝经前年龄阶段的中老年食蟹猴进行了长期维生素C口服干预。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的补充不仅显著增强了卵巢组织中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减轻了氧化损伤及组织纤维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在功能层面实现了多重改善:包括逆转与年龄相关的卵泡数量下降、提升抗穆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并增强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这些发现从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共同证实,维生素C在灵长类模型中具有明确的卵巢衰老延缓作用。

为进一步精准量化衰老逆转效应,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灵长类卵巢单细胞转录组衰老时钟。分析表明,维生素C使卵母细胞生物学年龄平均年轻1.35年,其中初级与次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逆转幅度最为显著,分别达到3.80年与3.04年;而卵巢体细胞整体逆转幅度高达5.66年,尤其以颗粒细胞、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年轻化"程度最为突出。这一发现提示,维生素C可能通过优先改善卵巢微环境,进而延缓卵泡的衰老进程。

研究还深入解析了卵巢血管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发现维生素C能有效逆转内皮细胞中累积的衰老与炎症相关表型,使其生物学年龄回调近7年。在机制层面,研究人员证实维生素C通过激活关键抗氧化转录因子NRF2,在人类卵巢细胞中发挥延缓衰老、抑制炎症、维持染色质稳定及提升线粒体功能的多重保护作用。后续的遗传学实验证明,NRF2是维生素C实现其抗衰老效应的关键分子介质。

该研究首次在灵长类模型中实现了单一化合物延缓卵巢衰老的概念验证,并同步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卵巢衰老精准评估体系。该工作与团队近期发表的工程化抗衰祖细胞研究成果(Lei et al. Cell 2025)共同构成了生殖系统衰老干预的创新性研究范式。研究成果为未来开发针对女性生殖衰老的营养干预、药物研发及细胞治疗策略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标志着该领域已迈入可量化干预的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和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5.09.008

Tags:
- THE END -
打赏
本文来源 @ 发布时间为 2025-10-15
内容仅用于知识科普,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daojing.com/keyan/36278.html
加载中~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最新推荐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