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鼹鼠以长寿、对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的抗性闻名。裸鼹鼠的寿命近40年,是同等体型哺乳动物的10倍以上,而且它们的基因组相较小鼠更接近人类,因此它们成为长寿机制研究的宝库。

今日,《科学》杂志发表了来自我国同济大学毛志勇教授/蒋颖团队的论文[1],研究者们发现,裸鼹鼠的cGAS蛋白具有独特的适应性演化,仅仅四个氨基酸的不同,即可逆转cGAS功能,将其从抑制DNA修复转变为增强DNA修复。

将这四个位点引入人类cGAS,可有效逆转其对细胞及个体的促衰老作用。研究者已经在果蝇和小鼠等实验动物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发现改造cGAS能够增强DNA修复、延缓多种器官伴年龄的功能衰退、延长实验动物寿命。

p11.png

2013年,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被首次发现,cGAS是细胞内识别双链DNA的关键先天免疫传感器,可激活STING通路,诱导干扰素、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引发抗病毒、抗肿瘤及炎症反应。

慢性炎症是衰老的一个典型特征,cGAS信号通路在衰老过程中的失调也可能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因此cGAS也被认为是抗衰老的一个潜在靶点。

不过此次的发现可以说和科学家们之前的猜测路径大相径庭了。

2018年,毛志勇团队与同济大学戈宝学团队联合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2],该研究首次发现cGAS不仅能在细胞质中识别DNA,还会在DNA损伤发生后转位入核,通过干扰PARP1–Timeless复合体的形成,抑制DNA同源重组(HR)修复。这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有促进肿瘤发生的可能。

也就是说,在DNA修复这项事业上,cGAS起到的是反面的作用。当然了,这不是绝对的坏事,是应对DNA损伤时的一种平衡策略。

但这一认知在裸鼹鼠中不成立了。研究者发现,相较人类和小鼠的cGAS,裸鼹鼠的cGAS虽然同样具有先天免疫功能,但却能够显著提高HR修复效率,为基因组维稳。

p2.png

By Chiswick Chap - Own work, CC BY-SA 4.0

为什么裸鼹鼠的cGAS功能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研究者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位于蛋白质C端结构域的四个差异氨基酸(S463D/E511K/Y527L/T530K)是功能关键。

这四个氨基酸的变化,显著减少了DNA损伤后cGAS的泛素化和降解,让cGAS能够以更高的强度与染色质结合并停留更长时间。cGAS的积累增加了DNA修复因子FANCI与RAD50的相互作用,从而加速HR修复。

研究者在人类cGAS中引入这四个氨基酸突变,发现即可逆转其对HR修复的抑制。

接下来,研究者将裸鼹鼠cGAS转入果蝇。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裸鼹鼠cGAS显著降低了衰老果蝇中常见的肠道细胞异常增殖、改善肠道通透性,果蝇运动和繁殖能力改善,最大寿命显著延长。反之,过表达人类cGAS则会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者还给17月龄小鼠注射了携带裸鼹鼠cGAS的腺相关病毒(AAV),发现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鼠的虚弱和年龄相关皮肤病/毛发变白现象,多个组织的细胞衰老标志物减少。

这还真的是很神奇,仅四个氨基酸的不同就能让cGAS功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不知道裸鼹鼠是怎么进化出来的。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药物/基因编辑等方法来模拟裸鼹鼠的特有变异,开发新的抗衰手段。


参考资料:

[1]Yu Chen et al. ,A cGAS-mediated mechanism in naked mole-rats potentiates DNA repair and delays aging.Science390,eadp5056(2025).DOI:10.1126/science.adp5056

[2]Liu H, Zhang H, Wu X, et al. Nuclear cGAS suppresses DNA repair and promotes tumorigenesis. Nature. 2018 Oct 24.

[3]https://life.tongji.edu.cn/7a/6c/c12615a359020/page.htm

[4]https://life.tongji.edu.cn/01/d3/c12615a131539/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