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推广
百度
谷歌
抖音
试验
动物
临床
规章
大动物
科研进展
行业新闻
学术活动
科普知识
NMPA
部门规章
经营医械
临床试验
生产器械
注册医械
省局规章
FDA
Animal Medical Devices
product
视频
创意
推广
NMPA视频
实验
资讯
资源
企业
下载
YY/T
GB/T
指导原则
器械产品
器械通告
问答
鱼和人一样还会得牙病?来看实验模拟让鱼患上"氟斑牙"
⋅
2025-08-06
⋅
阅读
⋅
水生动物
几年前,一则“恐龙也会患牙病”的新闻成为各大网站的热搜。近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生物学教研室以斑马鱼幼鱼为模型首次模拟了人类乳牙患氟斑牙的过程,证实鱼也能患牙病。
氟斑牙是地氟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地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环境中的氟含量过高导致的一种地方病,主要影响牙齿和骨骼,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陕西很多区域也属高氟地区,如陕北榆林、陕南安康、关中大荔等。
鱼有牙齿?鱼会患牙病?本期好奇心,华商报将带读者走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生物学教研室了解高氟对鱼类牙齿的影响及其对人类的警示意义。
鱼有牙齿吗?所有的鱼都有!
鱼有牙齿吗?近日,华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11位称没留意过不清楚,5位称鱼没有牙,3位说在电视里见过大鱼有牙,所以鱼有牙齿,还有1位说有的鱼有,有的鱼没有。
其实,鱼类不仅有牙,还和人类一样,嘴中的牙是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鲨鱼只要咧开嘴就能露出锋利的牙齿,但鲤鱼、草鱼等常见淡水鱼,它们的牙齿长在哪里呢?鱼类的牙齿有哪些作用?是否也和人类牙齿一样担当着咀嚼食物、保持脸型甚至协助发音的重任。
鱼牙形状千差万别且一生都在“换”
专家说,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对健康的个体来说,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不管哪类人种,张开嘴,牙齿的排列、形状都大致相似。但鱼类可不一样,受生活水域环境和食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鱼的牙齿,在数量和形状上可谓千差万别。所以见到犬齿状、圆锥状甚至绒毛状的鱼牙可别大惊小怪。
同一人的牙齿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切割食物的门齿(即切牙)、撕碎食物的犬齿(尖牙)和磨碎食物的前臼齿(前磨牙)和臼齿(磨牙),形状不一。而鱼类的牙齿由于功能还未完全分化,同一品种的鱼牙形状大体相同,其功能主要是捕捉及咬住食物,防止食物滑出口外,并无咀嚼功能,也被称为“同型齿”。
与两副牙齿过一生的人类不同,鱼牙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常“新”,鱼儿们一生都在更换牙齿。比如,凶狠的鲨鱼,它的牙齿其实嵌在牙龈中,并不如想象得牢固,极易在撕咬或吞食猎物时脱落或碎裂,所以鲨鱼一般同时拥有5~6排牙齿,一旦最外层的牙齿发生脱落,里面的一排牙齿就会向前移动,取代脱落牙齿的空缺位置。据统计,每隔一年半载,鲨鱼的牙齿就全部更新换代了,一条鲨鱼在10年以内竟要换掉2万余颗牙齿。
牙齿数量最多的鲨鱼很可能是鲸鲨,它的口腔里有几千颗细小的、钩状牙齿,这些牙齿至少一年更换两次。倘若鲸鲨的寿命和人类相等的话,它真的称得上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了。但需强调的是,从进化学上看,换牙的次数越多,意味着该生物的适应性越低。
常见淡水鱼都长“咽喉齿”作用形状都不同
“我吃了20多年的草鱼,从没见过草鱼的牙齿。”在得知草鱼也有牙齿时,市民李先生觉得不可能。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
不光草鱼有牙,我国常见青鱼、鲢鱼、鲤鱼、鳙鱼、鲫鱼等鲤科淡水鱼都有牙,只是它们的牙齿不长在口腔,而长在第五对鳃弓演变而成的咽骨,因此也被称为咽喉齿或咽齿,但不同鱼的咽喉齿作用也不同,有的研磨,有的过滤。
生活在水底层以水底星虫及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鲤鱼、鲫鱼等,以及生活在水中层、多以水草为食的草鱼,都长着可研磨食物的咽喉齿。比如,青鱼的咽喉齿呈臼形,能更易压碎螺、蚌壳而吞食其肉;鲤鱼的咽喉齿也呈臼形还带有刻槽,有压碎、切割功能,既能压碎带壳的软体动物,又能切割水草;草鱼的咽喉齿较细长,带有锋利的沟纹,好似一把锉刀,切割水草的功能很强,当水草至咽部,两列咽喉齿就以两侧沟纹相互对磨,把水草切成许多小段。
鲢鱼、鳙鱼的咽喉齿较细小,却有着特别发达的鳃靶,细密的像筛子一样,当微小的浮游生物随水进入口腔以后,水从鳃孔排出,而浮游生物就被鳃靶挡住,再被送入食道。
可以说,鱼类的牙齿根据其自身生存的水域环境和食性,变得结构复杂和形状多样。鱼类的牙齿,或独立或与其他器官一起,成为鱼类猎食的重要武器,决定着鱼儿在生物链上的高低。
专家实验让斑马鱼患上“氟斑牙”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生物学教研室将斑马鱼幼鱼置于不同浓度的氟化钠溶液中,用实验过程模拟了“氟斑牙”的患病过程。本期好奇心,华商报将邀请实验人员讲述这一目前在国际口腔界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氟溶液对斑马鱼第一代牙齿即乳牙列的影响。
实验准备:
试验前一天晚上,实验人员将雌雄斑马鱼成鱼按照1:1的比例放于产卵盒中;
用隔离板将雌雄鱼隔开,次日清晨打开隔离板,在光照的刺激下,30分钟后收集受精卵;
实验方法及过程:
将斑马鱼的胚胎分别置于4种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培养液中,每种浓度至少选择30条鱼,观察其孵化、生长、牙齿和骨骼的变化。
实验只观察加氟5天后斑马鱼的牙齿变化。正常情况下,5天斑马鱼咽腔内可见3颗咽齿(图片),这时候斑马鱼的牙齿表面较光滑,覆盖了一层类牙釉质,当牙齿发生病变时,牙齿的外形和结构会产生改变。
成年斑马鱼只有4~5厘米长,5天的斑马鱼也不过3~4毫米,牙齿更加细小,宽十几微米,长数十微米,肉眼较难辨别其细微变化,因此实验需要对鱼特殊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离牙齿,然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几千倍后再观察牙齿变化。
实验人员: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生物学教研室张燕丽张宇涛
实验结果:
不同浓度的氟化钠溶液对斑马鱼的孵化和幼鱼初期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斑马鱼的牙齿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Tags:
水生动物
- THE END -
打赏
本文来源 @
发布时间为 2025-08-06
内容仅用于知识科普,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daojing.com/ssdwd/8938.html
PREV
研发抗忧郁药,科学家最爱忧郁的鱼
NEXT
斑马鱼实验证实排PM2.5,冬虫夏草有奇效!
相关文章
南通大学刘东团队在斑马鱼实验中揭示ita
斑马鱼利用光谱信息来抑制视觉背景
鲸鱼体内的这种蛋白,有望延长人类寿命
Cell:蝾螈断肢再生靠“全身备战”,交
三种化学消毒剂对斑马鱼胚胎表面消毒的评价
地塞米松诱导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与高血压
李礼团队在斑马鱼实验发现Ikzf1/My
国际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独
孙永华团队揭示斑马鱼Nanog-cyp1
斑马鱼模型在骨骼遗传病中的研究进展
加载中~
热门阅读
南通大学刘东团队在斑马鱼实验中揭示ita
斑马鱼利用光谱信息来抑制视觉背景
Cell:蝾螈断肢再生靠“全身备战”,交
李礼团队在斑马鱼实验发现Ikzf1/My
国际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独
孙永华团队揭示斑马鱼Nanog-cyp1
点击推荐
1
斑马鱼神经精神药理学模型与中枢神经系统药
2
刘赤课题组利用斑马鱼模型发现脊椎动物肾脏
3
斑马鱼脊髓轴突再生
4
实验发现鱼能记住12天的内容
5
孙永华团队揭示斑马鱼Nanog-cyp1
6
杜久林团队在斑马鱼模型研究中突破脑科学研
标签列表
水生动物
首页
推广
百度
谷歌
抖音
试验
动物
临床
规章
大动物
科研进展
行业新闻
学术活动
科普知识
NMPA
部门规章
经营医械
临床试验
生产器械
注册医械
省局规章
FDA
Animal Medical Devices
product
视频
创意
推广
NMPA视频
实验
资讯
资源
企业
下载
YY/T
GB/T
指导原则
器械产品
器械通告
问答
搜索
搜索
最新推荐
推荐标签
水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