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农村集体聚餐属于农民自主、自发的就餐行为,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但由于农民安全意识弱、承办能力差,再加上加工条件简陋、进货渠道复杂,集体聚餐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彻底改变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食药安全办)实行“五个必须”,狠抓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把“土厨师”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培养了一批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的“把关人”“明白人”。

必须实行全员培训。2017年4月,区食药安全办根据《湖北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与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培训工作专班,深入到全区13个乡镇(街道、试验区),对全区“土厨师”和村级信息员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专题培训,全年共举办农村厨师班356个,培训“土厨师”968人。

必须持“两证”上岗。《通知》要求,全区所有“土厨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区食药安全办统一组织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考试合格的发培训合格证;“土厨师”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的发健康证。截至目前,全区“土厨师”已办理培训合格证956人、发放健康证945人。

必须签订“两书一表”。《通知》强调,农村集体聚餐的备案管理工作由各村信息员、网格员、厨师班长具体负责,依据区食药安全办出台的《夷陵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手册》,为举办者填写《农村集体聚餐报告表》,并签订《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风险告知书》,举办者签订《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截至2017年年底,已签订“两书一表”12165份。

必须开展全程指导。按照《夷陵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手册》要求,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根据就餐人员规模,实行村、乡、区分类指导。现场指导必须从菜谱制定、后厨选址、食品采购、设施设备、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储存、饭菜留样等开展全过程指导。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开展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12143家次。

必须以“农家乐”为基地。区食药安全办针对全区“土厨师”流动性强、人员不稳定、安全意识差、风险隐患大的现状,紧紧抓住宜昌市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夷陵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大胆探索“土厨师”承接农村集体聚餐加工必须以“农家乐”为基地的创新做法,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分步实施,实现“土厨师”主体资格合法、管理逐步规范、有效降低风险、行业健康发展等“多赢”目标。截至目前,全区“土厨师”已建成“农家乐”62家,为全面开展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