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10月18日上午,由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走近实验动物,探索生命
10月17日,由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农村部动物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动物病毒学虚拟教研室共同承办的“动物疫病与人
为强化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能力,我局组织对2005年公布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和2008年公布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近日宣布,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食蟹猴(又称长尾猕猴)将继续被列为濒危物种。据《科学》报道,这一决定受到了动物权利组织的欢迎,并希望这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并且在许多哺乳动物的上呼吸道或胃肠道中作为共生菌存在,也是人类中最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 RNA 测序阐明衰老过程中小鼠骨髓组织参与主要功能活动 和细胞过程的特征性变化的研究方案,发掘用于衰老预测和干预的代表性潜在靶点。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 维持谷氨酸稳态对突触可塑性和认知至关重要。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紊乱会导致慢性兴奋性毒性,这是阿尔茨海默病 (AD) 认知缺陷的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香港大学团队,在肝细胞癌(HCC)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发现,转录因子RELA在携带TP53R249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α-突触核蛋 白异常聚集及能量代谢失调等。 AMP 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能
脑出血(ICH)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在于神经重塑。 中风早期是脑可塑性的敏感期,在此期 间,大脑会启动神经发生、突触重塑、血管生成等多种复杂过程,以促进侧支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