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至7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的“人类重大疾病机理与动物模型前沿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本次研讨会继承并发扬了由昆明动物所、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共同倡导的“两岸暨港澳生命科学文化节”的合作精神,并首次邀请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及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亚平等嘉宾莅临大会现场。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尚朝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一处项目主任胡明明,香港中文大学前副校长、CUHK-KIZ联合实验室主任陈伟仪,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姚永刚分别为大会致辞。

本届研讨会以“未来已来:生命科学的融合创新”为主题,设置了特邀报告、专家报告、青年学者报告、实地参访等环节。

在9月5日特邀报告中,卢煜明院士分享了液体活检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张亚平院士介绍了基于家犬模型的社交障碍疾病研究新体系。随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文乐、高浩,北京大学研究员遇赫,香港大学教授李祥,澳门大学副教授邵宁一,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吉光分别围绕肿瘤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表观遗传学、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整合、类器官模型及古DNA溯源等前沿方向作高水平学术报告。

在9月6日专家报告环节,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顾燊、叶柏勤、李煜和王武明,澳门大学助理教授明晨,昆明动物所助理研究员喻运也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分子机制、计算模型、临床前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等多个层面,充分展现生命科学领域融合创新的强劲势头。

在青年学者报告与海报评比活动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及昆明动物所的29张学术海报和12个青年学者报告参加评比。最终,香港中文大学的谢雨浓和北京大学的郭雨晴荣获青年学者报告一等奖;曹依凡、王浩臣、朱晓嘉、杨晶涵、詹小瑜、王诗哲、张雪蕊、朱文韫、张羽飞荣获学术海报评比一等奖,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不同学术背景下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分批参观了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了解了灵长类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独特优势。

此次人类重大疾病机理与动物模型前沿研讨会的举办,不仅加强了昆明动物所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基础,也巩固了昆明动物所与各联合培养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通过邀请香港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新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网络,为滇港澳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p14.png

会议合影

p23.png

致辞环节

p33.png

特邀报告

p42.png

学术交流及海报评选

p52.png

实地参访及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