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维持生物多样性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伴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提出,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方案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员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Vogler教授联合发起了“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通过全球构建100个以上标准样地和标准化分析流程,揭示全球昆虫多样性格局和形成机制。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动全球合作向纵深发展之际,第二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于2025年10月11日至10月26日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班紧密围绕合作共赢理念,旨在通过强化生物安全与入侵害虫监测能力,直接支撑“一带一路”国家在农、林、牧、卫等关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挑战。本届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吸引了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芬兰、俄罗斯、瑞士、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肯尼亚、韩国及中国香港等16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跨国生态与科研合作的新征程。
本届培训班在首届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员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Vogler教授于2017年联合发起的“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致力于通过在全球构建100个以上标准样地和标准化分析流程,揭示全球昆虫多样性格局和形成机制。
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昆虫学会、沧州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协办。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及中国的47位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从理论讲授、野外采集、室内实验、软件培训等方面,对16个国家与地区的学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从物种多样性、形态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学员的昆虫多样性监测技术能力。
培训期间,学员们行程密集,先后前往北京、新乡、银川、石家庄、沧州、廊坊等多地开展科考实践与学术交流,总行程超过3000公里,累计生成培训会议视频及照片近4000个文件,总容量超过90GB,培训总学时达100小时。
本届培训班邀请了国际权威专家——Rolf Beutel教授和Norman William MacLeod教授教授担任科学顾问。培训班开、闭幕式及主要活动由培训班发起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员主持。
开幕式于10月11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詹祥江、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张陕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季新成、沧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朱篷华、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王洪亮、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Khan Muhammad等嘉宾出席并致辞。闭幕式于10月25日在颐和园清外务部公所旧址(颐和讲堂)举行,在曾经是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皇家历史建筑中,各位学员畅谈其在中国得到的专业素养上的精进与沉浸式文化体验。
培训期间,除了47位受邀专家围绕昆虫多样性等主题进行的一系列学术报告、实验操作、软件培训外,组织方还安排了SITE-100标准样地昆虫多样性智能监测设备户外实践,以及参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国家动物博物馆、宁夏大学标本馆、沧州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专业场馆。所有学员提交的实验记录、课堂笔记及结营材料都通过了结营考评并取得了培训证书。
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培训班坚持国内国际联动、科技人文融合,在培训间隙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专家学者带来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崭新体验。
截至2025年10月25日,共计34家新闻媒体对本次培训班进行了全面报道,包括中央主流媒体: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以及部委官方网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色时报,地方电视台:宁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沧州新闻,主办方及合作单位官网: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沧州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宁夏大学、廊坊师范学院,专业学术媒体:科学网,商业门户网站:科学网、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新闻等,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国际大合作趋势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高关注度。
通过为期半个月的深入交流与学习,各国专家学者在这里发挥创新精神,追求科学梦想,建立了深厚友谊。中国科学院及其兄弟单位积极以科技教育活动促进人文领域交流互鉴,通过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共同推动了“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联盟的构建,拓宽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流的合作渠道,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了实质性力量。

第二届“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开幕式启动仪式(左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星月,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王洪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季新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张陕宁,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詹祥江,沧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朱蓬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Khan Muhammad)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发起人白明研究员主持会议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科学顾问发言(左起:Rolf Georg Beutel 教授,Norman MacLeod教授)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北京会场合影(摄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园区内)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新乡会场合影(摄于河南科技学院)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银川会场合影(摄于宁夏大学)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沧州会场合影(摄于沧州师范学院)

学员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考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理论知识授课专家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理论知识授课专家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理论知识授课专家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实验技术授课专家进行培训

学员开展室内实验和交流

参观廊坊师范学院非遗博物馆

学员与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赠送外籍学员彩万志教授的书法作品

外籍学员结营发言

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培训班闭幕式颁发培训证书

沧州市水月寺小学、黄河小学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和国粹京剧

闭幕式在颐和园清外务部公所旧址(颐和讲堂),这里曾经是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皇家历史建筑,学员参观颐和园植物病虫害测报站并体验皇家园林的人文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