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毛发生长与毛色形成

02
毛色基因C、B&A影响黑色素的合成

2.1 毛色基因C
例如,酪氨酸激酶Tyr突变丧失生物活性后,色素颗粒无法合成,就形成白化(albino)小鼠。这一基因决定小鼠是白色还是非白色。非白色是显性遗传的,用C表示;而白色是隐性遗传的,用c表示。所有白化小鼠如Balb/c,FVB和ICR等,该位点的两个等位基因均为无活性的酪氨酸激酶。由于影响黑色素合成早期步骤,一旦产生会完全掩盖其他毛色的性状。

2.2 毛色基因B
而在酪氨酸激酶有活性时,真黑色素产生过程中又受TRP-1和TRP-2基因调节。TRP-1有活性时,催化更多偏黑色的真黑色素颗粒产生,小鼠毛发将着黑色,如C57BL小鼠(C57BL/6JSmoc小鼠的祖系)。如TRP-1蛋白活性丢失,则将以合成棕色色素颗粒为主,小鼠毛色将表现为棕色,如C57BR小鼠。黑色是显性遗传的,通常用B来表示;褐色则是隐性遗传的,用b来表示。

2.3 毛色基因A
黑色素合成限速酶的表达水平也受到多种蛋白的调控。α-MSH是由黑色素细胞和角质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产生的多肽,通过与黑色素细胞上的受体MC1R结合触发G蛋白偶联作用,促进TYR、TRP-1和TRP-2的表达上调,刺激黑色(或棕色)色素颗粒合成。α-MSH同MC1R解离后,则会促进褐黑色素的合成。

α-MSH与MC1R的结合过程受到ASP(Agouti Signaling Protein)的拮抗。因此ASP表达后,黑色素细胞会选择合成更多的褐黑色素。有意思的是,ASP受毛囊发生周期调控,表现为在毛囊发生的不同周期中或表达或关闭,其结果是毛发顶端以下会有一段是黄色,而其他部分都是黑色或者褐色。这样颜色被称为野生型(agouti)毛色,该位点基因通常以大写字母A表示,A对a也是显性。最常用的胚胎干细胞系的来源——129小鼠,即为野生型毛色。

03
毛色基因P,D影响黑色素的转运

3.1 毛色基因P
在此过程中,有2个基因的突变更为常见。P(pink-eyed dilution)基因为膜相关转运蛋白基因,通过调控Tyr酶的翻译后修饰和运输,调控黑色素的形成。该性状是隐性遗传,用p表示。Pink-eyed dilution小鼠的黑色素的量少了很多,但褐色素受的影响很少。呈现出来的性状是小鼠有粉色的眼睛,并且毛色被冲淡。如黑色non-agouti的小鼠,如果有pink-eyed dilution的性状,看起来就像有银色的皮毛。

3.2 毛色基因D
肌动蛋白相关的肌球蛋白Va(Myo5a)参与了黑色素正常转运过程。如果该基因发生突变(以Myo5ad或d来表示),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颗粒向细胞外运输的效率将下降,导致小鼠的毛杆着色变浅,如DBA1小鼠和DBA2小鼠。D对d显性。

总结一下,最常遇到小鼠毛色由5个基因位点控制的,ABCDP:1、Agouti vs non-Agouti, A, a,2、Black vs brown,B,b,Tyrp1+/Tyrp1b3、Pigmented vs albino, C, c, Tyr+/Tyrc4、Non-dilute vs dilute,D,d,Myo5a+/ Myo5ad5、Non-pink vs pink-eyed dilution, P,p
04
小鼠毛色与ES细胞打靶
为方便区分小鼠的嵌合程度,通常ES细胞系来源的小鼠毛色与供体囊胚来源的小鼠毛色是不一样的,所以嵌合体子代小鼠的毛色是不均一的(图10),一般选择嵌合程度高的小鼠用于后续的繁育。繁育过程中,会出现毛色性状的分离,有时需要结合基因型鉴定确定阳性小鼠。

所以,小白鼠你明白了吗?你来自于嵌合小鼠和BALB/c小鼠的后代,因为是隐形遗传,所以爸爸妈妈都没有表现出来,恰好你随机遗传了他们的一个隐性基因,因此化身白色小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