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9日 08:4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祖华

“我省医疗器械产业无论是企业注册量还是产品注册量均实现了‘量’的突破,接下来要努力在‘质’上实现突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省药品审评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姚金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有力撬动了全省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我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年间翻番近3倍,吸引省外300余家企业转移来湘;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品种数由2018年的203个增长到2022年的2254个,增速连续多年全国领先,年注册量由全国第15位跃至首位,2022年底全省医疗器械产值达550亿元。

“‘量’上来了,‘质’的差距不小。”姚金成在调研中发现。2014年至2022年底,我国已批准188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而湖南仅有2个,其中2022年批准54个创新医疗器械,湖南没有1个。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得好的省份,大多设立了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姚金成告诉记者,如广东省设立了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资助达3000万元。而湖南无专门的医疗器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仅省自然科学基金包含医疗器械内容,单项支持经费仅5万至10万元,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严重不足。

姚金成建议,设立医疗器械省级科技和产业重大专项,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激发企业研发创新活力;推动国家、省级医疗器械重点平台建设,通过医疗器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促进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转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