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广州生物院在铜催化不对称C-O偶联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蔡倩博士课题组在铜催化不对称C-O偶联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已于2015年6月8日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An

康乐院士团队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在人类历史上,蝗灾与旱灾、洪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农业和经济损失。 飞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据我国近2000多年的历史记载显示,大规模

杨运桂/张强锋/刘峰团队合作揭示早期胚胎发育中RNA二级结构动态性及其调控母源mRNA稳定性的机制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由存储在卵子中的母源因子(母源mRNA及母源蛋白)主导调控,在母源-合子转换(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李磊研究组建立了一种新型活化态多能干细胞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而胚胎着床后在子宫内的发育进一步增加了其研究难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株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

动物研究所揭示大熊猫化学信号物质合成机制

 化学通讯是野生动物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作为独居性物种,大熊猫主要依赖于肛周腺分泌物和尿液进行化学标记来传播信号,而肛周腺分泌物标记是最为独特的一种。野外研究

张健旭研究组利用种群基因组途径分析揭示褐家鼠大规模入侵新疆的过程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全球性的家栖性害鼠,属于全球“十大入侵物种”。大约在300~500年前,这种鼠才从我国及周边地区逐渐扩散到欧洲

广州生物院合作完成高难度天然产物分子的全合成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邱发洋研究组通过与兰州大学翟宏斌教授研究组合作,采用全新的合成路线设计,巧妙地完成了高难度的天然产物分子Gelsemine的全合成,这一研究

广州生物院发现重编程中细胞重塑的关键作用和调节机制

 cell本意是“小房间”,成体细胞犹如一个具有特定功用的房间,房间里的器具构造决定了它是居家、办公还是商铺;而胚胎干细胞则更像是一个空房间,根据需要你可以把

广州生物院在三氟甲基化反应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博士研究组在三氟甲基化反应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于3月24日在线发表在欧洲化学(Chem. Eur. J.)杂志上。

广州生物院构建了无抗性筛选标记的稳定自主发光的分枝杆菌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天宇研究组构建了无抗性筛选标记的稳定自主发光的分枝杆菌,其研究成果EngineeringMore Stable, Selec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最新推荐